据悉,过暑假犯愁的不仅有父母,孩子们也不好过。暑假本该是好好休息放松的时间,但大部分学生不是被父母锁在家,就是被送进了辅导班。一位初中生告诉记者:父母暑假给我报了一大堆班儿,我比平时上课还累,大热天的什么地方有心思听课啊。
孩子们终于盼到了暑假,可日前不断有父母致电本报:一到孩子放假就发愁,比上学还叫人费心。
一位丁姓父母告诉记者:既担忧孩子的安全,也担忧他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太多,耽误学习。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非常不放心,一到暑假,我就头疼。
对二十几位学生父母做了一个随机调查。结果显示,30%的父母让孩子一个人在家,23%的父母将孩子托付给老人,15%的父母送孩子参加培训机构,12%的父母向亲戚求援,8%的父母雇临时保姆,5%的父母直接将孩子带到单位,4%的父母送孩子参加夏令营等。
北京八里庄中学高级教师周中记说,目前的父母,尤其是年轻爸爸妈妈工作重压大,平常极少有空闲陪孩子谈心,知道他们的想法。担忧孩子出问题,父母或者把孩子锁在家,或者包办孩子的假期安排。这类做法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情绪变化快,同意新鲜事物的办法也多变,作为父母非常难掌控。
暑假该如何过,既能让孩子们感觉有意义,同时也让父母放心呢?周老师觉得,第一,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多交流,父母要多陪陪孩子,尽可能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敷衍了事。父母要肩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加大对孩子的监管,增强孩子的保护、防护意识。第二,学生只须健康、快乐度过假期,做适量的功课就能了,尽量多给孩子留下一些自我空间。假如孩子想,还可让他们参加一些符合年龄特征的社会实践,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