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是十九世纪意大利民主主义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代表作。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着名翻译家李良民先生译注。全文共569。000字,详细描述了公元前73年,罗马爆发的最大一次奴隶起义。开篇,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将当时世界的统治者罗马中的种种人物与其荒淫无度的生活描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最惨无人道的角斗表演,却最令观众们开心不已。角斗士们互相残杀,血肉横飞,倒在血泊中,发出一阵阵的刺人肺腑的惨叫,看台上的贵族们赏析着这一杀人游戏,发疯似地鼓着掌,哄笑着。如此的场面绝不是偶然,竞技场上的人间惨剧,只是当时罗马生活的一个缩影,再看罗马城中贵族们豪华的宅邸,从早到晚无节制的狂饮,这都是靠着奴隶们的血与森森白骨堆积起来的。第八章中有如此一首歌谣,其中唱道:大家在流血流汗,痛苦地呻吟,暴君们却在宫殿中举杯痛饮!这是千百万被压迫的奴隶的血泪控诉。正所谓:哪儿有压迫,哪儿就有反抗。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奴隶们的起义也就在所难免,誓要用压迫者的血来偿还被压迫者的呻吟。小说从多方面表现了奴隶起义军浩大的声势,他们由一支七十八名角斗士的小小队伍,飞速进步成为由各民族奴隶、贫苦农民所组成的浩荡大军。他们在领袖斯巴达克思的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歼灭敌人,取得胜利。维苏威山的奇袭官军,两败瓦利尼乌斯,轻取瑙拉城,阿昆纳城和芬提城大捷
给号称世界的征服者的罗马军队以致命打击。但,农民起义的弊病却在斯巴达克思的军队中不断漫延,导致整个起义的最后失败。同时反映了奴隶阶级其本身的局限性。虽然起义失败了,但,它留给大家的思索也是无限的。同时,它还勉励了当时资产阶级改革派的信心,使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斯巴达克思》是一部具备鲜明的艺术特点的出色作品。乔万尼奥里着意塑造了斯巴达克思这个被奴役阶级领袖的让人难忘的形象。
斯巴达克思是具备雄才粗略的革命家。在起义队伍不断发生分裂、斗争遭到挫折的重点时刻,他一直临危不惧,运筹帷幄,为革命力挽狂澜。斯巴达克思是卓越的军事统帅。他给部队拟定了严明的军纪,进行严格的军事练习,在斗争实践中汇总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战术。在战场上,他一直身先士卒,纵横驰骋,冲杀于敌阵。作者塑造了斯巴达克思叱嗟风云、统率千军万马的奴隶制英雄形象。斯巴达克思这一典型人物,概括了奴隶革命年代的革命阶级最本质的特点,集中反映了他所领导的运动的鲜明的革命性。
他是奴隶阶级的旗帜和理想化身。今天《斯巴达克思》这部出色的历史小说,不仅令我知道了古时候奴隶制社会,感受资产阶级革命年代的政治气息,有所裨益;而且,对于正确认识十九世纪西欧的进步文学,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篇读后感言简意赅,较好地概述了公元前罗马爆发的一次波澜壮阔的农奴起义,歌颂了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思英勇善战、临危不惧的品质。除此之外,还用简明的话语点出了学习名着的现实意义,这一点是非常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