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教育中考频道记者为各位初中三年级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学科的 :中考语文入门知识之情趣横生的比拟句,仅供参考!
比拟之妙,在于灵动鲜活,情态毕现,意境无穷,叫人读之印象深刻,产生共鸣。巧用比拟,会让大家的文章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类型型。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备人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拟物又分为两种:一是将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备物的某种特点;二是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甲事物具备乙事物的某种特点。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例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
例2.我到了自己家里的房外,我的妈妈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例3.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刘坚《草地晚餐》)
例1是把物当人来写,推着挤着、活泼热闹,是人的动作和情态,这里用来描写花朵儿,突出了它们也像人一样,是那样的鬼灵精怪。例2是把人当物来写,人本身是不会飞的,作者把宏儿当作会飞的鸟来描写,极言其轻快。例3中的火苗当作生物来描写,所以能舔锅底,这是把甲物比拟作乙物来写。因此,例1是拟人,例2、例3是拟物。
拟人的运用一般有如下形式:一是用描述人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何其芳的《秋季》等文就是范例;二是叫人跟所描述的事物对话,如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就让物与人交流对话,推进情节进步,引人入胜;三是让事物完全人格化,如童话作品。在行文过程中,有些着眼于局部,让事物充满灵性,读之情趣盎然,有些通篇拟人,物我交融,妙趣横生。
拟物的运用一般有如下形式:一是把人当作物来描写,赋予人以物的某些特点。人拟为动物,如例2;人拟为植物,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孙犁《荷花淀》)二是将物拟为物,包含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如: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此句中,翱翔是鸟特有些本领,思想不是鸟,是抽象的定义,可以在人民中飞速传播。作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布鲁诺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思想具备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