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一直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假如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能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生活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步履蹒跚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生活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后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解决并超越苦难。
我不由得想起了霍金,眼前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只由于他是智慧的英雄,更由于他还是一位生活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教育记者捷足跃上讲座,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觉得命叫你失去的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的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霍金的脸颊却依旧充满安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伴随合成器发出的规范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显眼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大家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大家深受感动的,并非由于他过去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生活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假如哪个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遭到这个意念的折磨,哪个才是最不幸的人。
常想一二。由于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怎么样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生活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1. 依据文章内容,请你为本文拟定一个标题。 (2分)
2. 具体说说于右任老人把莲花图和对联挂在一块的深意。 (3分)
3. 作为论据的事实,可以是一人一事的具体事例,也可以是多人多事的概括性事例。
(1)请结合霍金事例中叫你动情的句子,简答这一具体事例证明论点有哪些用途。(3分)
(2)请再补充一个能证明本文论点的概括性的事例。(3分)
4. 考虑作者的看法,请说说你真切的感受或与之不一样的见解。(3分) 2#p#分页标题#e#
参考答案:
1.常想一二(或由一副对联想到的。或有关八九和一二的考虑等)
评分说明:紧扣论点、论题1分;题目新颖、精练1分。
2. 答:示例1:图和对联相映成趣。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