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目的坚持育人为本、普职并重、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全方位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越来越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构建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全方位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进步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教育公平。2、重点任务(一)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需要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策略》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好好学习每门课程,预防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水平。1.考试考哪几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13科。综合实践活动其他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2.成绩呈现。使用分数、等级等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分数呈现科目及分值: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含听力30分,有条件的区域可拓展口语测试)、物理90分、化学60分、历史50分、道德与法治50分、体育与健康50分,共750分。等级呈现科目及比率:物理、化学和生物3门科目实验操作,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设A、B、C、D四个等级,并按参加考试人数划分等级,原则上各等级人数所占比率依次为:A等级20%、B等级40%、C等级35%、D等级控制在5%左右。3.考试命题。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兼顾毕业和升学考试的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增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质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常识在真实情境中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考察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命题要多用开放式、探讨性内容考查学生的常识技能、过程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降低单纯记忆、机械练习内容,杜绝偏题、怪题,提升命题水平。4.考试形式。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行笔试、闭卷方法,其中物理、化学合卷,历史、道德与法治合卷;英语学科实行听力与笔试、闭卷相结合的方法;体育与健康学科实行学校表现、必考与选考项目相结合,现场考试和过程性考查相结合方法。物理、化学和生物3门科目实验操作,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科目的考试标准、方法由各市(州)自行确定,且生物、地理合卷。5.考试安排。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安排在学年末举行,在初中有关科目教学计划完成后,根据学完即考的原则,准时安排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防止在毕业时集中安排。初二下学期考试考哪几科为:生物、地理。初三下学期考试考哪几科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考试原则上安排在初三下学期4月底前进行。其他科目在课程结束时进行。6.考试组织。各市(州)教育局要依据素质教育与预防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的需要,统一组织和推行考试。贵安新区、仁怀市、威宁县原则上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也可以委托有关市(州)教育局代为命题和阅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推行方法由各市(州)根据省统一需要拟定。
(二)健全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方位进步情况的察看、记录和剖析,是培育学生好品行、进步个性专长的要紧方法。1.基本原则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为目的,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把握学生个性特征,关注成长过程,坚持客观记录、民主评议、公开公正原则,探索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有机结合,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可信、简明可用。2.评价内容打造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平时行为规范培养和突出表现,侧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含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个性进步等具备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内容。评价要充分反映学生的全方位进步状况和个性专长,重视考查学生的平时行为规范培养和突出表现。(1)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诚实诚信、合作友善、自尊自信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相应表现。重点记录学过生日常在校表现和参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等状况。(2)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法、体育训练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记录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主要结果,体育运动专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成效,与自我认知、应付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3)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专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就、传承中华出色传统文化方面的表现等。(4)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日常动手操作、体验历程等方面的状况。重点记录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成就、调查报告等。(5)个性进步。充分体现学生专长进步,主要考察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喜好及突出表现。重点记录学生在自己有兴趣的范围参与活动的表现状况,与在该范围获得的成就等。3.评价程序(1)客观记录学校要为每位学生打造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运用写实办法,客观记录学生每一个学期综合素质进步状况,并将各学期相应评价结果大全后形成最后档案材料。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在招生中用。(2)民主评定学校应采取过程记录、评测结合、民主评议等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个性进步五个方面进行评定。评定在过程记录与分项评测基础上,使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父母评相结合,各按肯定网站权重比率合成,确定等级。(3)结果呈现评价结果分为四等,用A、B、C、D表示,分别代表出色、好、合格、需努力。各评价等级比率由学校依据各市(州)教育部门需要实行总量控制。(4)公示审核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备代表性的要紧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与其他有关材料。评定结果须告知学生并由学生确认,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处以显著方法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5)形成档案学校对公示审核通过的材料进行大全,为每位学生打造综合素质档案。学生须认真复核本人档案并签字确认。班主任和校长还需进一步核实信息无误后签字,学校加盖公章后存档,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参考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经学校确认存档后,电子数据将不能再变更。4.结果运用(1)用于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提高。学生全过程参与本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记录、采集、整理与确认,以学生自评为主,以学校、教师、父母、同学参与评价为辅,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评价既要反映学生全方位进步状况,展示个性专长,又要促进学生全方位客观认识自我,帮助学生科学规划生活,有益于学生主动地自我进步和提高。(2)用于改进初中教育。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评价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科学拟定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全方位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管理,拟定具体推行方法。有效推进学校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初中学校办学模式向多元化、特点化进步。(3)用于普高招生录取参考依据。转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准则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中学校选拔人才提供真实靠谱的要紧参考依据。高中学校在招生章程中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用方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并公开参考依据用状况。(三)改革招生录取方法1.改革招生规范各市(州)结合实质,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要研究拟定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要紧参考的推行策略,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用的基本需要。普高学校依据本校办学特点制定具体的用法策略,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用途,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示范性高中学校对地理、生物等科目的等级需要由各市(州)确定。2.招生录取类别(1)合理编制招生计划。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进步需要、教育资源和普职协调进步的原则,编制和推行普高学校招生计划。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同意职业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2)落实配额生比率。省级示范性普高分配给地区内初级中学招生指标比率高于招生计划的50%,并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按肯定比率分配到初中学校。招生名额适合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