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类提问方法:用这种人称写有哪些好处是什么?或:为何要改变人称?答卷模式: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有哪些用途;第三人称:看上去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答卷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可以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携带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大家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如此写有哪些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缘由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⑵由于这句话承接由是大家发现而来,写的是大家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