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践行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步规划纲要》部署,落实新高考考试改革策略,探索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渠道,拓展多元化特点教学,不断挖掘现代化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经教育局批准,我校2019年继续招收两个信息化实验班,具体策略如下:1、培养目的学校以所有为了学生的终身进步和幸福生活奠基为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培养具备民族精神和国际视线,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思想,具备革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中国人。1.熟练学会信息化方法,并能与学科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2.重视自主学习、自主实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3.加大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将来社会各界有担当的领头羊。2、选拔方法1.在新生招生计划中设立两个信息化实验班,每班班额48人,在普通批志愿中独立设置志愿,志愿代码031。如未被信息化实验班录取,且达到我校普通班分数线,可以自动被我校普通班录取。2.学校依据考生志愿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择优选拔录取。3、教学方法1.进一步落实精确教学理念,深化我校自主互助展示课改模式,推进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合,健全课堂教学各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充分借助数字化学校资源,达成云平台构建课堂,健全学生电子书包,三年一个周期,实验教师要完成各单元、各要点的微课制作,将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到每位教师每堂课。
3.探索实践精确教学和翻转课堂,降低课后巩固作业,增加课前预习作业内容,进一步健全和修改各教研组学案资源库,加强预习环节和课上讨论环节,切实做到先学后教。4.为切实提升信息化实验班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出色教师资源优势,我校将为信息化实验班的每名学生配备双导师,即基本素养导师和专业学术导师。基本素养导师由资深的班主任专家教师担任,负责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出色的个性品质、基本素养;专业学术导师由学术专长的教师担任,负责指导帮助学生构建全方位的科学常识体系与科学素养。4、课程设置1.个性化课程信息化实验班学生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为不同发展志趣的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志趣,组建不一样的学习小组,设立不一样的课程,对接不一样的升学目的。信息化实验班使用动态管理模式,依据学生进步需要当令调整。学生在学业初期依据自己志趣选课,学校将依据选课种类、学习技巧形成不一样的学习集体。